安顺市:让传统村落实现“活态”传承-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首页> 新闻聚焦> 详情
安顺市:让传统村落实现“活态”传承
2024年02月20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中共安顺市委宣传部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多民族汇集、交融的贵州省安顺市,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全市居住有汉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45个民族,各民族在黔中大地上交往、交流、交融,延绵千百年,造就了独具黔中山地特色的传统村落文化。

  8e06c611772d5a1d1c34ac13b7bcee51.jpg

  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

  绘档案为“乡愁”留住“家”的温暖

  走进全国文明村——镇宁自治县宁西街道高荡村,一排排布依族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石板路干净整洁,一步一景,俯仰皆画境。石拱寨门、石拱桥、古井、学堂、碑刻……全村古寨风貌保存完整,堪称“国宝”级的文物。

  在一家文创工作室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布依族服饰,高荡村村民正在为游客讲解民族服饰制作工艺,以及如何亲手制作民族手工艺品……如今,这个文创加工厂已成为高荡村的“网红景点”,也是许多周边市民周末亲子游的热门目的地。

  “我们带动本村10余位‘绣娘’就地就业,每位‘绣娘’月收入有3000元左右。”工作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高荡村充分挖掘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通过引进市场优质资源运作,实现由“景优、村空、人闲”向“村寨变景区、村民得实惠、创业就业有平台”的华丽转变,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山村,一跃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旅游“名村”。

  d63d408aff7a11c01856b2892eec3289.jpg

  镇宁自治县高荡村鸟瞰

  “在这个小村庄,既能领略到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又能品尝风味独特的农家美食,感受多姿多彩的布依民俗文化,体验极具民族风情的特色农家民宿……”一位来自北方的游客说道。

  近年来,安顺市以建立健全传统村落民居户型测绘档案为抓手,全面摸排全市传统村落现状,收集屯堡、布依族和苗族等极富民族特色和历史内涵的传统民居户型。对具有黔中特色的传统村落民居户型建筑的尺寸、空间位置、纹理等信息进行精确数据采集记录,按照“一类型一档案”方式建立传统村落民居户型测绘档案,将石头的城墙、屯门、碉堡所组成的战争建筑,三合院、四合院式的庭院住宅,江南风韵的雕刻装饰等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全程。

  通过聘请规划设计团队驻村服务,引导群众新建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留住传统村落“颜值”。目前,已完成52类传统村落民居户型测绘档案组建工作,为全市67个中国传统村落聘请驻村指导规划设计师30余人,盘活了传统村落闲置资源6个,打造高荡村、阿歪寨、云山屯等10余个网红景点,建成“匠庐·村晓”等品牌民宿18家。

  建档案为“乡愁”留住“家”的乡音

  安顺市把地方戏曲艺术建档工作作为加强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重点,全面梳理了散落在各传统村落中的安顺地戏、西路花灯及其他地方戏曲剧种400多堂。不断加大对地方戏曲艺术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载体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力度,就各传统村落地方戏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分布地区、演出团队、人才状况和创作状况等登记造册录入档案,推动加快建成准确、完整、规范的传统村落地方戏档案体系。

  04986aaf130077f789402cb79ad03f5f.jpg

  平坝区天龙镇天龙村

  通过以体系化的思路让艺术激活传统村落业态,利用布依族“六月六”、传统村落戏曲展等载体,采取现场演绎、视频短片、影像资料等方式,传承村落特色文化守护乡“音”。先后打造了一批独具黔中特色的传统村落文化“品牌”,成功申报了《铜鼓十二调》《布依族勒尤》《盘江小调》《苗族阿玛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6个,建成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32个,文艺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旅游产品、经济优势。

  同时,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传统村落地方戏曲剧目的留存和备份,初步实现市、县两级文化馆、档案馆对传统村落地方戏曲文化资源实行常态档案数字化管理,将《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郭子仪征西》等300余出传统村落地方戏收录进地方戏曲艺术库名录。

  依托档案资源发挥文化优势,相继开展了《地戏面具技艺》《安顺地戏》《苗族跳花节》等非遗项目专业化、数字化采集工作,举办了“好戏连台·‘戏说’黔中”——安顺传统村落戏曲展演活动、非遗线下展示展销活动,助推传统村落地方戏曲艺术等非遗文化融入生活,成为安顺传统村落的特色文化名片。

  纂村志为“乡愁”留住“家”的记忆

  阿歪寨村位于安顺市西南,是典型的布依族村寨,“阿歪”在布依语中意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据说当地人的祖先曾在三国时期身穿藤甲跟随孟获击败过蜀汉丞相诸葛亮,但最后被一把大火烧得大败。

  如今,村里依靠藤条,巧打“历史”牌,树立“藤甲”ip,让游客体验当地独有的民俗文化。

  a68d51acccecbad2507d79a71d570378.jpg

  经开区阿歪寨村一角

  压弯、固定、塑型……在阿歪寨村村史馆,一位从事藤编技艺的村民一边拨弄手中藤条,一边感慨:“要是以前,我从来没想过,靠藤编的手艺还能赚钱,现在村里发展旅游,我编的藤甲一套最低能卖到3000多元,一年能有十多万元的收入,不仅赚了钱还把我们的藤甲文化传承下来。”如今,藤甲编织技艺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想学的人也越来越多。

  24cd9d6fdc6e345775a7b8d4a53c0008.jpg

  经开区阿歪寨村特色民宿

  近两年,安顺市选取历史底蕴丰厚、独具地方特色、发展前景潜力较好的69个传统村落为先行,从推动全市乡村文化振兴的高度深度挖掘当地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并依托“一云一台”(方志云、数字档案平台)体系,同步建立本地名人、历史、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优势产业、美食名产、民俗、老照片、录像等方面的特色方志数据库,对现存村志或数据资料进行数字化、碎片化加工和标引,实现专题内容的碎片化检索。

  此外,安顺市在不断丰富和拓展宣传渠道和载体出新方面下功夫,积极探索启动了“方志 文艺”的村志文创工程,对传统村落文化特色品牌持续深耕,先后创作了本土电影《两枚铜元》《云上南山》,完成电视剧《美丽乡村兵书记》剧本创作,出版了《凤凰于飞》《安顺老底子》《与茶有约》《与蜡有染》等40多部本土文化作品,精心规划建设了一个人的安顺乡愁文化园、黔中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有影响的乡愁文化新高地,让“传统村落”为乡村振兴添彩增辉。

  截至目前,安顺全市共有六批78个村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安顺市通过建档案、修村志深挖乡愁文化,打造文旅融合“活化牌”,聚力让传统村落焕发魅力,努力实现“活态”传承。


  [编辑:王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