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戏-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首页> 乡土文化> 详情
柳琴戏
2022年06月20日 来源:山东省艺术馆 | 作者:

  柳琴戏,旧称“拉魂腔”,因唱腔曲调优美,有拉人魂魄的魅力而得名。又有“拉呼腔”“拉洪腔”“拉花腔”“拉后腔”等名称,均系由一个名称衍化而成。“柳琴戏”这个名字,是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其主要伴奏乐器柳叶琴而定。它起源于鲁南的枣庄、临沂一带,流布于鲁南、苏北、皖北、豫东北广大地区,是山东省有较大影响的地方戏曲剧种。

  柳琴戏在长期流传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姊妹艺术的营养,在剧目、唱腔音乐、舞台表演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柳琴戏的声腔风格独特,以丰富多彩的花腔,别致的拖腔区别于其它剧种。女腔委婉华美,男腔朴实浑厚。丰富多彩的花腔基本集中在女腔中,几乎是行腔必闻。一如器乐曲中的华彩乐段,有极强的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柳琴戏的拖腔极具特色,与其它兄弟剧种迥然不同。其女腔拖腔为小七度跳进,俏丽悠扬,优美动听;男腔多为同度或二度进行,开阔奔放,质朴无华。柳琴戏的剧本文词通俗生动,包含大量的俚俗语言,直白诙谐,妙趣横生。唱词常用口语,通俗易懂。

  柳琴戏属板腔体剧种,几种特别板式和唱法,如“掉板”“吞板”“连板起”“四句头”“含腔”“撂崖子”“接崖子”“叶里藏花”等,独具风采。

  柳琴戏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仅据1957年山东省戏研室调查、抄录所得就有近200出。其代表性剧目有《珍珠汗衫》《红罗衫》《白罗衫》等十八出。另有200多个被称做“娃子”、“羊子”连缀而成的“篇子”,很具个性。唱词格式以三字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对韵律、平仄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有几种特殊的格式,在别的剧种中较为少见。比如,“娃子”“羊子”“三句撑”“五字紧”“倒脱靴”“狗咬狗”“一条鞭”等,平仄用韵都很严格。

  柳琴戏起源于民间,兴盛于大众,土生土长,土语土调,土腔土韵,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品格,二百年来,深受广大百姓喜爱。柳琴戏音乐唱腔从最初的仿“姑娘腔”花鼓调发展成为今天的板腔体,对中国地方戏曲板腔音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



  [责任编辑:焦建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