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从唐朝诗人、藏书家刘言史的诗句中摘取名字的书屋“云声书屋”,是一间藏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大山深处的公益性书屋。

“齐韵楚魂”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现场
1月12日,走进湖北省巴东清太坪镇花天河村“云声书屋”,各类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村民选择一本感兴趣的图书,坐下来静静阅读,空气中弥漫着缕缕书香……时值农闲,前来阅读的村民关注最多的就是农作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和养殖等知识,特别就来年耕种、病虫害防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村民在书屋中阅读
“云声书屋”始创于2018年,由巴东县文旅局牵头,与山东省艺术培训行业协会、滨州市文化馆、滨州市图书馆、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集团)、九州铜声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共建。“创立这座书屋的初衷是为了乡村孩子可以在寒暑假有看书读报的地方。同时,通过书屋搭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平台,了解和感受这里的浓厚土家族文化,把山外文化请进来,把山里文化传播出去。”“云声书屋”创始人谢冰峰介绍。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党课现场
“云声书屋”现有图书近3万册,藏书种类丰富多样,涵盖农业技术、文学名著、历史传记、儿童读物、科普知识等,并设置党史书籍专区,摆放了《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一百年》等一系列与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有关的图书,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阅读需求。
廖申秀是花天河村资深果农,多年来一直依靠传统方法种植柿子,但种植效益一般。书屋开放后,她有空就到书屋寻找原因。通过翻阅关于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专业书籍,她积累了不少知识。“书里介绍了很多科学方法,比如剪枝、施肥等,我就学以致用,柿子产量比以往增长了几倍。”提及新种植技术,廖申秀成就感满满。

向共建单位介绍书屋情况
“云声书屋”不仅是一个阅读场所,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近年来,巴东县清太坪镇充分发挥“云声书屋”的教育阵地作用,将书屋作为传授森林防火、防网络诈骗、安全生产知识的重要平台,带领村民学习相关知识,村民的收获颇多。同时,书屋还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巴东县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联合野三关司法所与清太坪司法所开展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活动;巴东县清太坪镇纪委利用“云声书屋”平台,建立纪检监察宣传教育阵地,向村干部、党员和村民宣传党纪法规,取得了良好成效。
此外,六年来,湖北恩施与山东滨州两地共建单位以“云声书屋”为平台,交流互动40次,多次举办以“齐韵楚魂”为主题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还就“谭氏手工水泛丸制作技艺”进行了挖掘、整理,该技艺目前已被评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两地以“云声书屋”为交流平台的同时,还不断延伸互动,2023年至2024年,两地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了“衣被天下——蓝印花布与西兰卡普联展”“山水回响——恩施·滨州文化艺术交流分享会”等活动,让黄河畔滨州蓝印花布与长江畔恩施土家西兰卡普联袂演绎非遗好故事。
“云声书屋”创建人谢冰峰以诗为媒,借助平台多次开展跨省文化交流活动,以亲身经历讲述土家文化独特的“烟火与歌谣”,积极宣传、传播土家族文化,让文化在交流和碰撞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村民在书屋中阅读
“下一步,我们将以‘云声书屋’为依托,持续推动文化交流活动,借助传统和新媒体宣传,打造文创产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让大家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巴东县清太坪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谭文斌表示。
据悉,过去两年时间,“云声书屋”分别被长三角和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组委会、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和“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案例奖”。当前,“云声书屋”已成为当地文化地标和乡村振兴文化灯塔,为文旅融合高质量振兴提供了新模式和新思考。(作者单位:湖北省巴东县委宣传部)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