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丨 广西:传统村落在壮美山水间焕发现代魅力-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首页>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详情
传统村落保护丨 广西:传统村落在壮美山水间焕发现代魅力
2024年04月30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罗劲松

       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喀斯特地貌占了一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地处祖国南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必然与壮美结缘。

三江程阳八寨 张全堂/摄

       千年来,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民族,在壮美山水间和谐共处,携手造就了一幅民族文化多元交织、绚丽多彩的人文图景。

江头洲村非遗项目走排灯 黄勇丹/摄

       干栏木楼、古巷老屋、千姿百色、烟火不息……星罗棋布的传统村落,是镶嵌在这壮美图景中的璀璨明珠,是广西各族人民交流交往交融中孕育出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与日月同辉,与山水共长,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散发出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一道秀逸清雅的风景


       截至目前,广西拥有自治区级传统村落792个。其中,29个传统村落进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42个传统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这些村寨跨越历史、穿越时空,饱含12个世居民族历史脉络与生活记忆,将悠久的农耕文明、多彩的民族风情、精湛的建筑艺术集于一身,是历史赋予广西的一份珍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太乡苗族群众打同年 龙涛/摄

       印记着远古先民生活智慧的木构干栏,堪称祖国南疆传统民居模式“活化石”,至今依然是壮、瑶、侗、苗等民族传统村落最具代表性的民居类型。


       深藏于桂西山区的那岩木寨,完好地保存着上百座被誉为“广西壮族标志性建筑”的明清年间干栏木楼。纯朴的壮族民众在“户户相联、家家相通”的木楼里织土布、酿水酒、唱山歌,云遮雾绕的山寨萦绕着浓郁的壮家乡愁。

走进龙胜各族自治县梯田密布的龙脊大山,层层叠叠的干栏木楼依山而建、生机盎然。勤劳的壮、瑶民众在大山里种水稻、“种”风景,将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

龙胜各族自治县平安村 潘志祥/摄

       沿着以灵渠为标志的湘桂水路通道以及开通于秦朝的潇贺古道一路行走,会惊喜地看到——融“楚风”“粤韵”建筑特色于一体的一座座明清年间砖木庭院式村落,依然完好地守候在蜿蜒延伸的古道旁。以古圩场、老驿站扬名的熊村、长岗岭村,以“状元村”闻名的秀水村,以戏曲为乐的凤溪村,以宗祠、庙宇著称的福溪村,真切地记录着两千多年来中原文化顺势南下,与百越文化融为一体的漫漫历程。


       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木一石,承载浓烈乡愁;一砖一瓦,述说厚重历史。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着力保护繁华消退的传统村落,也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民族记忆”和丰厚遗产。


       将一座座历史遗存厚实、文化价值突出的村庄打造为历史文化名村,为众多传统村落树立标杆、榜样,是广西在全面启动传统村落保护进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


       走进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洲村,只见一座形制典雅的祠堂在众多明清年间老宅院簇拥下悠然立于村口。祠堂门檐上,醒目地悬挂着“爱莲祠”牌匾。这里,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理学家周敦颐后裔的聚居地。一度卷入“拆旧建新”浪潮的江头洲村,在政府扶持、专家指导下转而实行“腾屋新建”模式,既保护古村落完整风貌,又满足迁居村民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需求。在保护与开发中作出明智选择的江头洲村,于2014年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一批批游客慕名而来。古雅的“爱莲”之风,在江头洲村持续传扬。

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村

       以促进传统村落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为宗旨的“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 10’工程”,是广西在全国独创的民族村落生态保护模式。


       自2003年以来,广西文博部门精心挑选地处偏远山区、民族特色鲜明、文化遗产丰厚的民族村寨,先后在南丹里湖白裤瑶聚居村落、三江高定侗族聚居村落、靖西旧州壮族聚居村落、灵川长岗岭汉族聚居村落、龙胜龙脊壮族聚居村落、贺州莲塘客家聚居村落、那坡达文黑衣壮聚居村落、融水安太苗族聚居村落、东兴三岛京族聚居村落、金秀大瑶山瑶族聚居村落建立各具特色的民族生态博物馆,10座村落的原住村民与广西民族博物馆专家携手合作,共同构筑融交流、保护、共享于一体的生态博物馆联合体。

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秀水村

       率先建成的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以蛮降、化图、化桥三个村屯为中心组成。当地白裤瑶族青年在保护老村寨风貌的同时组建起摄影团队,把镜头对准自己的家乡和乡亲们。白裤瑶人独具韵味的生活情景与文化习俗,原汁原味地出现在镜头里。《瑶纱》《取粘膏》《瑶家酒》《染色的时节》《铜鼓安名仪式》……一部部充满生活情趣、饱含文化意蕴的纪录片,既让城里人认识了大山里的白裤瑶,又让大山里的白裤瑶人更深切地认识了自己。

靖西旧州秋韵 康英华/摄

       一花独放红一点,百花盛开春满园。凭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典型示范作用,广西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由点到面全面拓展。在巩固“腾屋新建”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实施“私保公助”“以奖代补”等长效管护机制,由政府大包大揽转向激发村民自觉自信,由“要我保护”转变为“我要保护”,让一座座寂静的传统村落逐渐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


       一片光彩夺目的前程


       立足“保护优先”,注重“活化利用”。将古朴的村落打造成与时俱进的宜居家园,是确保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切实保障。


       来到依然保留着上千年前古人“伐木丁丁,构木为巢”习俗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走进聚居着上万侗族民众的“程阳八寨”,随处可见彰显侗族建筑艺术特色的吊脚木楼、鼓楼和风雨桥。一条条硬化水泥路,通向每一座村寨;4g网络宽带,实现山乡全覆盖;活跃的农村电商,遍及寻常百姓家。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高友村

       2023年,有“世界木构建筑博物馆”之称的三江,荣获“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称号。2024年,远近闻名的热门旅游打卡地“程阳八寨”升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传统工匠后继乏人,民间建筑技艺逐渐消失,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严峻考验。为此,广西筹措资金在全区范围启动“八桂乡村建筑名匠”培养工程,构建广西建筑工匠学院、传统工匠培训基地和县级培训基地等多级平台。一批又一批在专业培训机构和老师傅言传身教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工匠,已经成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生力量。

灵山县大芦村东园别墅

       分布于八桂大地奇山秀水之间的一座座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正在成为广西各族民众“生活舒适的乐园,道德示范的家园,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愁记忆的故园”。(部分图片来源于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作者单位:广西日报社)


【编辑:王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