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岩:用体育和文学与世界对话 讲好中国故事-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首页> 乡村文旅> 详情
孙晶岩:用体育和文学与世界对话 讲好中国故事
2022年03月09日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 张嘉

       知天命之年的女作家孙晶岩却像是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腔热血激情澎湃,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她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为中国冬奥队加油助威。说起来,孙老师可不是普通的冬奥会观众,她是北京冬奥会的“亲历者”“见证者”。孙晶岩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冬奥》近日出版。在这本书中,孙老师历时五年,采访了国内外二百余位与冬奥运动相关人员,讲述了中国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和冬奥健将激情拼搏为国争光的动人故事。


       2006年,孙晶岩应北京奥组委邀请,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派,全程跟踪采访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作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如今,孙晶岩又在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冬奥组委的支持下,写下了《中国冬奥》,成为“双奥作家”,她说:“国运即是我运,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国作家,我由衷地感到幸运与自豪。”


       冬奥会的魅力在于与科技结合


       高亭宇夺冠即是例证


       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孙晶岩说她天天都看比赛,非常激动,因为有的运动员正是报告文学《中国冬奥》的主人公,“比如看到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在短道速滑男女混合接力中夺冠,其中的范可新就是我写到的七台河短道速滑队出来的,她说‘每天都在拼命,滑完了嗓子里都是血’特别真实。”


       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中表现抢眼,采访过七台河短道速滑队的孙晶岩深有感触地说:“当国人为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夺冠欢呼雀跃时,请不要忘记七台河和功勋教练孟庆余。这座煤城走出了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四个冬奥会冠军;唐春雷、聂双月、高盟、于盈鑫四个特奥会冠军,以及刘秋宏、李红爽、张杰、孟晓雪、王伟、于威等众多世界冠军。他们都从七台河走来,让我们向为国争光的冰雪运动健儿和功勋教练孟庆余致敬!”


       在孙老师看来,冬奥会的魅力在于与科技紧密结合,“冬奥会时尚、装备科技含量很高,和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比如本届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冠军高亭宇原来弯道力量差,科研设备测知他的蹬冰速度和力度是多大,黑龙江省科研人员严力就与教练探讨总结出高亭宇入弯道点的选择、步伐控制,以及进出弯道点右腿蹬冰的果断性和力量需要加强,弯道滑行技术的合理性和滑行路线的经济性需要提升,利用高科技对他的动作进行数据分析,找出症结后教练有针对性地训练。所以高亭宇在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荣获冠军,这就是科技助力冬奥。我曾经见过高亭宇在全国比赛中摔跤,发现他这次发挥出色,真是六年磨一剑。”


       冬奥会迷人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融入于大自然中,观众在观赛时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孙老师说每次她到雪场采访,都是凌晨四五点起床,“再累我也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愉悦,在亚布力滑雪场看凌晨四点的太阳,在延庆高山滑雪中心出发平台张开双臂做飞翔状,在张家口崇礼滑雪场引吭高歌‘我爱你,塞北的雪’,天人合一,我的情感和心灵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与队员住在一个酒店,一个健身房锻炼


       与雪场工作人员一起凌晨三点多起床


       虽然曾经写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此次再写作《中国冬奥》,孙老师却并不觉得轻松,因为夏奥会和冬奥会除了奥运理念、办赛组织相同外,运动项目上两者有天壤之别,而且,对她个人而言,冬奥项目除了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外,其他的项目自己以前几乎没有关注过。


       不过,让孙老师高兴的是,写作《五环旗下的中国》的遗憾可以在《中国冬奥》中弥补,“我写《五环旗下的中国》的遗憾之处是面面俱到,这次《中国冬奥》舍弃了火炬传递、气象预报、安保等内容,集中精力写世界冰雪运动强国的冰雪运动现状、中国冬奥场馆建设和运动员备战、青少年上冰雪及黑龙江、张家口的冰雪经济发展。”


       孙老师介绍说,她是在确定了《中国冬奥》写作方向后,才开始大量的采访调查,“比如一开始就确定不能就事论事写体育,要写出北京冬奥会对京津冀一体化的促进,对张家口崇礼地区脱贫致富的推动,对黑龙江、吉林冰雪经济的振兴。要有国际视野,必须详细介绍冰雪运动强国的冰雪运动项目,中国办冬奥会是在用体育去拥抱世界,用文化与世界对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亿人上冰雪意义重大。”


       为了写好北京冬奥会,孙老师到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采访,“他们有12个竞赛主任,我挑选了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七个项目的竞赛主任采访。像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冰球、冰壶知识我都要恶补。”


       为了了解冰球,孙老师到加拿大观看美国和加拿大国家冰球队高水平的冰球比赛;到温哥华ubc大学冰球馆观看加拿大冰球运动员训练;到齐齐哈尔和哈尔滨采访冰球运动员及教练,在齐齐哈尔与兰迪女子冰球队队员住在一个酒店,在一个餐厅吃饭,一个健身房锻炼,“由于经常观察冰球运动员训练,所以写起英如镝、段菊芳、周宇迪、胡文瀚、刘万富及其他冰球运动员一气呵成。”


       为了了解高山滑雪,孙老师就到加拿大几个雪场观察滑雪爱好者滑雪,到黑龙江亚布力雪场全国高山滑雪冠军赛现场,“与雪场工作人员一起凌晨三点多起床,随便吃点早饭,四点多上山,观察他们清理雪道、安插旗门、安装防护网、检查计时系统,近距离观看高山滑雪超级大回转,抓拍照片;对冬奥组委体育部高山滑雪竞赛主任郑振国我就面对面采访了三次,平时还经常电话请教,写起高山滑雪如数家珍;为了了解越野滑雪,我到黑龙江亚布力雪场和吉林北山滑雪场,采访众多越野滑雪教练和运动员,穿上雪鞋踩着滑雪板跟教练学习越野滑雪,写起越野滑雪手到擒来;为了了解冰壶,我到英国探访冰壶运动的发祥地苏格兰,到温哥华冬奥会冰壶场馆与加拿大市民一起练习打冰壶,与中国女子冰壶队原队长王冰玉面对面采访了两次,多次到冰立方观察冰壶场地,到首钢冰壶馆观摩世界冰壶邀请赛,采访加拿大制冰师吉米,所以写起冰壶来得心应手。”


       叶乔波赢得全运会首金后没要5800元的手表


       只要了六个粘豆包


       孙晶岩老师历时五年,采访了国内外二百余位与冬奥运动相关人员,写成《中国冬奥》,其中有大量细节都是首次披露。


       孙老师介绍说,她在《中国冬奥》中认真梳理了中国冰雪运动承上启下的传承。比如中国速度滑冰世锦赛男子1500米冠军罗致焕是中国冰雪运动金牌第一人,叶乔波是中国冬奥会奖牌第一人,杨扬是中国冬奥会金牌第一人,王濛是两届冬奥会摘四金、中国卫冕金牌第一人……王金玉、罗致焕、王秀丽、叶乔波、李琰、王曼丽、杨扬、韩晓鹏、王濛、申雪/赵宏博、周洋、孙琳琳、张会、李坚柔、张虹、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高亭宇、宁忠岩、谷爱凌、苏翊鸣、闫文港、蔡雪桐、刘佳宇、徐梦桃、英如镝……正是一代代冰雪健儿顽强拼搏,才造就了中国冰雪运动的辉煌。


       七台河市为什么会成为短道速滑冬奥冠军、世界冠军之乡?功勋教练孟庆余造就了什么精神?在《中国冬奥》中,孙老师都进行了深入挖掘,而叶乔波“零的突破”的故事,也是《中国冬奥》中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


       孙老师介绍说,1980年2月,第13届冬奥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参加冬奥会,共派出28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冬季两项、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花样滑冰和速度滑冰五个大项。当时,美国媒体通篇报道:《中国——两个第一: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成绩倒数第一》。这个报道深深地刺激了叶乔波,“从那时起,乔波的心里就燃起了火苗:我要参加冬奥会,我要向冬奥会进军!”


       “零的突破”,从希望到追求,从追求到拼搏,从释放到享受,这是享受体育的过程,也是突破自我的挑战。


       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前夕,叶乔波的膝关节里有很多碎骨,瑞雷姆院长给了乔波两个手术方案:第一个方案取出碎骨,大面积修复膝关节,接上两根韧带,但是康复期至少一年;第二个方案只取出碎骨,不做任何修复,叶乔波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她就那样忍着伤痛走向赛场,在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比赛距离终点还剩30米时,她的膝关节再次发生绞锁,她咬牙拖着一条伤腿顽强拼搏荣获铜牌。孙老师说:“当年,中国运动员获得一个世界冠军奖金7000元,获得两个世界冠军奖金立刻减半,在没有高额奖金的情况下,中国运动员仍然咬牙拼搏。当时的运动员出征冬奥会、世锦赛,没有备用冰刀鞋,装备很落后。1986年,叶乔波夺得全运会女子速度滑冰冠军,为八一队赢得首金后,部队要奖励她一块价值5800元的手表,她坚决拒绝,最后只要了六个粘豆包。《中国冬奥》中的这些细节都是首次披露。”


       难忘的事迹太多了


       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说起这些年采访《中国冬奥》的感人故事,孙老师说:“感人的事迹太多了,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这些人的故事深深印在了孙老师的脑海中:“北控京奥公司安全总监韩小炎的父亲肺部感染住在成都华西医院icu病房,他赶到成都,父亲戴着呼吸机无法与儿子对话,他紧紧地拉着父亲的手,眼泪唰唰地往下流。icu病房只允许探视半小时,他攥着父亲的手舍不得松开。护士催他离开,他鼻子酸酸地走出病房,真是生离死别啊!他惦记冬奥工程,马不停蹄赶回北京,没想到刚回来两天,父亲就撒手人寰,他连父亲临终前的面都没有见到。”


       让孙老师感动的还有一门心思扑在延庆高山滑雪赛道建设上,无暇顾及家庭,孩子指着电视上的影像喊爸爸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工程负责人刘文浩;身患癌症、长期奔波在延庆赛区,为生态环保可持续呕心沥血的交通部环保专家蔡志洲;两个奥运都留下杰出设计作品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冰壶赛场(冰立方)设计总负责人郑方;把七台河市打造成短道速滑之乡,培养了众多冬奥冠军、世界冠军、带领队员奔赴训练场途中以身殉职的教练孟庆余;“扛着冰刀出征,坐着轮椅凯旋”的冬奥会第一枚奖牌获得者叶乔波;为国拼搏、夺得冬奥会第一枚金牌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顽强训练,卫冕冬奥会金牌的“濛旋风”王濛;敢打敢拼勇夺女子速度滑冰冬奥会亚军的“金冰刀”王曼丽;在冰场上萌生爱情,比翼齐飞、双双荣获世界冠军的冰坛伉俪刘秋宏、韩天宇;比赛时被对手剧烈撞击,五处颧骨骨裂,钉了四根钢钉永不放弃,在美国学了九年冰球毅然回国参加冬奥会报效祖国的英如镝;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短道速滑名将武大靖;卧薪尝胆的速度滑冰名将高亭宇、宁忠岩;阳光灿烂演绎空中芭蕾的天才少女谷爱凌;为培养冰球国手呕心沥血的齐齐哈尔冰球教练周宇迪;为培养冰雪运动员学习文化知识殚精竭虑的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副校长王晓影……


       除了他们,让孙老师感动的还有普通的工人,“我站在崇礼‘雪如意’前采访中铁建工的建设者,鹅毛似的狂雪在面前飞舞,建设者手冻得像胡萝卜通红通红,眉毛睫毛上都是霜。工人们清晨5点多起床,7点到岗,一干就是一天。在延庆赛区,工人们加班加点在建设赛道,有的就睡在山上的窝棚里,非常艰苦。”


       孙晶岩用厚重的53万字写了《中国冬奥》,“我按照自己设计的提纲决定取舍,因为下功夫采访,素材非常丰富,写起来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但可以想象,还会有大量的采访素材被舍弃,问及舍弃了哪些,孙老师说,“大刀阔斧忍痛割爱,比如我专门用一个章节写南斯拉夫当年在财力不充足的情况下坚持办冬奥,访问了巴尔干半岛的几个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我觉得关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办冬奥、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有新意;我走访了冰雪运动强国几个雪场,还去了英国与加拿大的社区健身场馆,与外国冰雪运动爱好者的交流很出彩。这本书一口气写了60多万字,为了减少篇幅只能删掉加拿大松鸡山雪场、温哥华冬奥村和英国剑桥大学健身房等内容。某些青少年上冰雪以及建设者、志愿者的内容,费力采访认真写作,也只能删掉。”


       冬奥会不仅是体育盛会


       更是文化的盛会


       《中国冬奥》是孙晶岩的第17部长篇报告文学,孙老师说:“我从来没有为了赚钱写过一部广告文学,专找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题材来创作,《中国冬奥》在我的著作中不是字数最多的,写西气东输工程的《中国动脉》72万字,全景式写中国扶贫的《山脊——中国扶贫行动》63万字,写北京援助新疆的《西望胡杨》59万字,我写过西气东输、中国扶贫、金融黑洞、监狱调查、看守所调查、边境海关、北京奥运、汶川抗震、上海世博、援助新疆、北平抗战、中国院士、服饰文化、中国新农村建设等,写《中国冬奥》不困难,采访的时间远远大于写作时间,真正写作的时间只有几个月,写英如镝一天一万字完稿。”


       孙老师认为,“体育盛会是一个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很好契机,冬奥背后,有国力,有经济,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有竞争,更有合作。写《中国冬奥》,我想有一种世界视角,而不是就体育写体育。冬奥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更是文化的盛会,我们要用中国文化去影响世界。”


       《中国冬奥》让她满意的地方是写出了文化思考,“正如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施战军所说的那样:‘这部书讲述的是中国精神,但是我们获得的是世界视野;这部书讲述的是中国故事,但是孙晶岩老师用一种世界表达。这就是奥运会的精神,也是中国精神,从中我们看到中国优秀的文化跟当代世界的精神正在融为一体。’”


       孙老师表示,“我之所以下这么大的功夫写冬奥就是想用文学与世界对话,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个别人越孤立我们,我们就越要学会与世界对话。体育是中性的,大多数的人都热爱体育运动,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中国时,我们用体育和文学与世界对话,讲好中国故事,会收到好的效果,这就是体育外交。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竞赛,实际是中外进行文化交流的一个大舞台。截至目前,北京冬奥会全球收视份额已创历届冬奥会新高,在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全球几十亿双眼睛都在聚焦北京,来自世界各国的宾客和运动员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赢得了朋友就是北京冬奥会最大的胜利,也是我作为双奥作家最开心的事情。两部95万字的奥运长篇报告文学,是我献给世界的礼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