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赴山海之约。2024年3月,一位年轻的移民警察背起行囊,从渤海之滨的河北黄骅,奔赴两千公里外的广西三江,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支教之旅。他叫石辰宇,河北边防检查总站黄骅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一名00后新警,怀揣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毅然投身教育事业。在群山环抱的老堡乡中心小学,他完成了从移民警察到人民教师的华丽转身,用青春书写了一段动人的教育诗篇。
同吃同住,从移民警察到青年教师的蜕变
初到广西三江老堡乡中心小学,石辰宇面临着重重挑战。这所地处偏远山区的学校,教育资源匮乏,英语师资尤为紧缺。他主动承担起五年级英语、体育和美术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与30名来自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学生朝夕相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创新教学方法,设计“英语小火车”、角色扮演等趣味活动,让课堂焕发生机。从北方到南方,从移民警察到人民教师,环境的湿冷、饮食的差异都未能动摇他的决心。在这场身份转换中,他不仅完成了从帮扶者到教育者的蜕变,更深刻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责任与担当。
互相关爱,西瓜与警服见证师生情深
大山里的孩子如同绽放的野花,虽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却散发着最纯真的芬芳。石辰宇用爱心浇灌着这些花朵,而孩子们也用最质朴的方式回报着他的付出。一次,学生龙庭圳在英语测试中取得显着进步,石辰宇如约带他去小卖部买西瓜作为奖励。归途中突降大雨,石辰宇毫不犹豫地将伞倾向学生,任凭雨水打湿警服。这一幕被学校老师捕捉下来,成为师生情谊的最好见证。当石辰宇读到龙庭圳记录这段经历的日记时,不禁热泪盈眶。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用最纯粹的心灵,诠释着人间真情。
奋发图强,师生携手攻克英语难关
“我不怕苦,只怕孩子们将来受苦。”这是石辰宇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现状,他夜以继日地备课,虚心向当地教师请教,创新教学方法。清晨,他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课间,他组织英语对话练习;放学后,他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开小灶。受教师母亲的影响,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将每个学生都视为当年的自己。为了加强家校联系,他不辞辛劳地走访每个学生家庭,足迹遍布学校周边的山间小道。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班级英语平均分显着提升,低分率从12人降至1人。
载歌载舞,师生共谱欢乐乐章
六一儿童节,石辰宇与黄骅边检站执勤一队携手,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场难忘的节日盛宴。蛋糕、零食、学习用品等礼物满载着关爱,精心编排的节目让孩子们绽放笑颜。当孩子们收到来自黄骅边检站民警的祝福视频时,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在心愿墙上,孩子们写下“我要当警察”“我要做老师”“我要造火箭”等质朴而远大的理想。最后,身着侗族传统服饰的孩子们跳起欢快的舞蹈,用最真挚的方式表达对石辰宇和远方民警的感激之情。
2025年1月,石辰宇结束了支教生涯,但这段跨越两千公里的师生情谊仍在延续。他时常与家长联系,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短短一年,我可能无法教会他们太多知识,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在他们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成为他们追梦路上的引路人。”石辰宇如是说。这段支教经历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更为老堡乡的孩子们点亮了前行的明灯。这份跨越山海的师生情,将永远温暖着彼此的心田。
[编辑:王正]